• 办学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 发展战略: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
  • 治校理念:党建为核,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人民网-人民日报]“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纪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2/06/10 点击量:

“四川我来过多次,不少地方都走过。天府之国,真是一个好地方。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再来这里看看。”

6月8日,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到四川考察调研。

一天时间,自眉山至宜宾,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考察三苏祠谈文化自信,眺望三江口察长江生态保护,走进高校调研就业问题,深入企业鼓励自主创新……一路调研,一路思索,指明方向,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都是拼来的。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勇往直前,更上一层楼。”

“新的征程上,我们遇到的困难还会很多。我一直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准备迎接挑战、接受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推着国家往前走,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

希望田野 美丽乡村——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成一件”

芒种刚过,正值水稻拔节生长之时,“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沃野上,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刚好是农忙时节,这次到南方看看水稻田。”8日上午,四川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岷江之畔的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

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两个月前,赴海南考察,第一站就看了三亚崖州湾的种子实验室。

这一次,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从育种环节来到试种阶段。

眼前的高标准农田,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100多种水稻在这里试种、比较、筛选、推广,以良种为丰产打下坚实根基。

顶着烈日,总书记走进稻田深处,俯身察看秧苗长势。

“现在苗情怎么样?”

“从单株分蘖数来看,已经表现出高产的特征。”农业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告诉总书记。

“高产能达到多少?”总书记问。

“这里最高亩产900多公斤,平均680公斤。”

马均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村里通过流转耕地集中起来,把村民组织动员起来,培养了200多个种粮大户,调动了他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

“这很好!你们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粮食增产主要还得靠他们。”总书记称赞道。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能实现藏粮于技,中国碗装中国粮食。”马教授信心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你们从事这项工作很辛苦,出成绩也是长周期的,日晒雨淋,淡泊名利,贡献非常大。咱们国家能够丰衣足食,农业专家功不可没。”

放眼广袤田野,总书记思虑深远:“民以食为天。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四川要把农业搞好,把粮食生产抓好。”

稻田尽头,是一片片粉花碧叶的荷塘、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

总书记步入村庄,一边走一边察看村容村貌。

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项明确要求正是“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眼前的荷塘内,蕴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巧思。

驻村第一书记刘超告诉总书记,村里进行了厕所改造,建设了化粪池和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进入荷塘,既美化了村民生活环境,又通过莲藕种植增加了集体收入。

“景色不错,还有净化功能,一举多得。”总书记点头赞许。

走进村卫生站,总书记问起药价:“这个糖尿病药多少钱?”

“一包九块六,一年下来大约600元。”

“这个高血压药吃一年,能享受多少补贴?”

“一年补贴2400元。”

总书记点点头:“衣食住行,还有医药,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些。要多搞一些新品种、创新药、国产药,把药价平抑下来,为百姓谋福利。”

他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四川时主持召开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4年来,四川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摆脱贫困。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历史性得到了彻底解决。

村委会前广场,村民围拢过来,纷纷向总书记问好,阳光洒在喜悦激动的脸庞上。

“永丰村,好名字啊。永丰永丰,永远丰收!”总书记笑着对乡亲们说,“大家收入高了、日子好了,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下去。”

不远处,高铁疾驰穿过绿色田野。田与村、人与自然、坚守与创新,铺展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