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 发展战略: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
  • 治校理念:党建为核,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校园动态

情系彝区推普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9/13 点击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国际应用技术学部“‘益’起推普爱心实践队”成功申报并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发起的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活动,并于8月份组织师生7人赴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镇湾儿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入四川省内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推普工作,以语言现状普查、推普课堂教学、文艺汇报表演等形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语言现状,倾听民生故事。实践团队在县教育局的协助下,受到湾儿沟村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湾儿沟村两委对实践队远赴湾儿沟村开展推普调研工作表示感谢。烈日炎炎下,志愿者们深入湾儿沟村,通过入户一对一访谈、集中座谈、填写调查问卷、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推普工作,了解当地普通话的使用现状和现实需求,并向村民宣传讲解了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村民们学好、说好、用好普通话。

巧设推普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湾儿沟村唯一的一所希望小学开展推普文化小课堂,志愿者们主要开展识字、朗诵、读绕口令、写毛笔字、观看红色影片、诵读红色经典、讲党史故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日常用语的正确发音,激发大家对普通话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志愿者老师教授孩子们学习《少年中国说》、《沁园春·咏梅》、《我的祖国》、《示儿》等红色诗词。在诵读过程中,志愿者老师不仅及时纠正孩子们的发音,让孩子们分清楚古诗词中的平翘舌,做到读古诗字正腔圆,还传承了优秀的红色基因,将红色种子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们送上了印有宜宾学院临港校区LOGO的书包、书籍和文具等,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励志成长为新一代的时代接班人。

律动文艺汇演,自信绽放精彩。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在最后一天通过汇报演出的形式,让孩子们树立“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自信地使用普通话”的意识,通过朗诵大家所熟悉的古诗《鹅鹅鹅》、《三字经》和歌唱《幸福拍手歌》让孩子们在有趣的互动中调动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活跃现场的气氛,朗诵《我的祖国》感受家国情怀,讲党史故事《小英雄——李爱民》、《鸡毛信》、《雨来》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学生心中,争做时代新人。

推普服务乡村振兴,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国际应用技术学部学子深入到普通话普及率较低民族自治区,用心用情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帮助彝族地区的孩子们增强学说普通话的意识,提高普通话水平,也将学习语言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的种子一并带下去,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自身成长。

(供稿/国际应用技术学部 沈微 编辑/王颖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