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残酷,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同学们从来不怕疫情的风险,当国家与人民有需要,吾辈青年,如何能畏缩在旁?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学子与各地防疫工作人员携手共进,共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微薄之力。
乘风破浪 迎难而上
国际教育学部2022级1班 郑晓婷
8月25日,成都疫情暴发,这一次郑晓婷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亲身感受到疫情之下每个人的不易。
自25日以来,成都市范围内有序开展了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在郑晓婷所处的区域,医务人员缺少,一批医务人员需要辗转多个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每一天的检测工作,他们在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工作,而志愿者也需在六点到达岗位,做好准备工作,以保证医务人员工作的有序开展。
那几天,郑晓婷成为了家里第一个起床的,小区里第一个亮灯的人,她走在路上需要拿手机开手电筒,克服了怕走夜路的困难。家里人的关心从“多吃点饭,少玩点手机”变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她对自己说这三个月的暑假总算做了点有意义的事。
9月1日,由于核酸检测用的软件更换了新系统,核酸检测速度大大降低。大家从下午四点开始核酸检测,一直进行到晚上十点半,天空下起了雨,群众心里很焦急,脾气也大了起来。医务人员站在凳子上接收信号,志愿者们在安抚群众,并建议他们打开手机飞行模式,希望这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接收信号。虽然偶尔会遇到不理解的群众,但是大部分人很理解志愿者们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面对埋怨和责难,这是郑晓婷在志愿期间遇到的挑战,但她更在意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历练。
郑晓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志在心中,愿在行动”愿尽微薄之力,不负韶华,不留遗憾。
2022年对郑晓婷来说是有挑战,有意义的一年,郑晓婷度过了18岁生日,经历了全国高考,并穿上了红马甲、防护服,为人民服务。
滚烫青春 激昂抗疫
国际教育学部2022级6班宣馨悦
从八月份社区展开第一次核酸检测行动,宣馨悦主动加入志愿者行列,进行疫情检测培训。其中,宣馨悦印象最深的是九月初的一天,核酸检测延迟,被安排发放小区出行证。天下绵绵的雨,他们身着玫红雨衣,挎着喇叭,到各个小区单元楼下发出行证。喇叭声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由于单元楼分布问题,不太好找。有一个中年阿姨主动来帮他们带路,当时内心中的暖流翻滚着——邻里照顾,人情温暖,都将雨水带来的潮冷都给带走了,留下的是疫情中人们的爱与责任。
当她担任信息检录人员时候,所认识的志愿者们也同样感人。他们年龄差十足大,有的可以称哥,有的可以称叔叔,还有爷爷辈的。但此时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有共同的身份与责任。这么多天的疫情防控中,志愿者的热心,医护人员的坚持,做核酸的市民井然有序排队,温暖的一句“谢谢”以及大家胜似亲人的照顾与互相帮助,着实让宣馨悦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热血澎湃。
从甲子庚年到壬寅年,疫情在全世界肆虐着,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中国,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有信仰的国家,将疫情防控做到极致。宣馨悦表示,作为人民的我们,理所应当听从安排,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共同抗疫。
宣馨悦认为,身为青年者,更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微光之力增益山海”,在疫情下继续书写青春中滚烫的篇章。
(供稿/王星 审核/罗春雁 终审/刘国琴 制作/幸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