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 发展战略: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
  • 治校理念:党建为核,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入研究阐释 · 正文

深入研究阐释

贯彻“三全育人”理念 提升高校就业育人实效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3/28 点击量:

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临港校区考察调研,了解学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提升高校就业育人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实力,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国家需要和行业需求。

全员合力推进就业,凝聚就业育人合力。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共同发挥 作用,建立互通互联机制,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发挥共育功能,承担育人责任,形成就业育人合力。高校要发挥就业育人主体责任,切实建强高校就业育人队伍,着力提升就业指导教师能力,为高校学生提供专业化就业辅导;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联动作用,深度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重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作用,引导学生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高校要推动实现家校共育,加强家校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 态和就业心理变化,家长要主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素养,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以自身的阅历和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业。高校要注重开发社会协同助力就业育人的作用。相关企业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高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和自身资源,推动校地合作、校企融合、校友交流,利用多方社会资源,帮助高校学生获取更多就业资源,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协同育人。

全程长效护航就业,实现就业育人精准化。高校要立足学校的基础和优势,将就业育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通过精准化分析、精准化供给、精准化评价,将就业育人贯穿于不同年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有针对性地设定教育指导工作方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规划。大一阶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发展前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其设立学习目标。同时,高校开展多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建学生发展档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就业的指导,帮助大一新生转变就业观念。大二、大三阶段,高校要注重职业方向的引导、职业素养的提升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以学科课程、专业见习为依托,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学科竞赛、挑战杯等竞赛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暑期实践、校园公益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大四阶段,高校要进行实操性的就业指导,开展个性化辅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实现身份转变。同时,高校推进全程长效护航就业要注重将毕业生的回访常态化,对已经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或帮扶,获得有效反馈,避免就业服务短平快。

全方位助力就业,构建就业育人立体网络。高校要加强全方位育人,做好总体谋划,下好“一盘棋”,构建就业育人立体网络。首先,高校党委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就业育人融入高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其次,高校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高校发挥党委组织领导,构建各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育人机制,明确将就业育人要求与各岗位工作职责相统一,理顺职能部门与相关单位的育人权责,打造高校就业育人立体网络。最后,高校要发挥多元载体助力就业育人的作用。高校要以课程教育推动就业育人,创新就业创业课程内容,创新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要以实践活动助力就业育人,借助课外活动、兼职体验、大赛活动、社会调研、实习实践、基层就业、“三支一扶”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就业育人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相融合,发挥隐形就业教育的关键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实际问题。

供稿:袁兴(宜宾学院临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