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学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
  • 发展战略:人才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强校
  • 治校理念:党建为核,制度为先,师生为本,育人为首,学术为魂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入研究阐释 · 正文

深入研究阐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青年讲话精神 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29 点击量: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临港校区考察调研,察看毕业生创新创业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并对同学们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彼此互为联系、互相促进,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为了确保学生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工作,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运用思政教育理念,端正学生就业观念。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影响青年学子就业的价值观和劳动观。一是树立科学的就业劳动观。思政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培养青年学子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帮助其辨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自觉摒弃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树立“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的劳动观念。二是培养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形势教育,确保大学生正确了解时代的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理性作出选择,自觉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坚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价值理念。

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思政教育的开展贯穿于就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一是锻造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政教育的过程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确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目标方向。二是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思政教师要主动参与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的指导,指导学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三是培养自主创业能力。高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时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同时实现创业教育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结合,丰富大学生的创业体验,帮助其树立坚定的创业信念和积极的创业心态

拓宽思政教育局面,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团队,定期开展理论培养和就业指导。此外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校外就业导师库,强化校外专家在学生社会实践、创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二是分阶段推进,促进全过程育人。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工作中要注重把握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指导,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利用多样化载体,实现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融入就业工作,要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载体,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参与就业指导的兴趣,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供稿:袁兴(宜宾学院临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