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宜宾学院临港校区时对同学们说: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他勉励同学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举措。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增强学生将学科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自觉意识,激励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作为价值追求,把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作为行动指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构建“知识与劳动齐头并进”劳育模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涵,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遵循。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把培育劳动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制定专门化、系统化、体系化的劳动教育课程,通过深入开展各类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认同、内化劳动价值,培养勤奋踏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情感。另一方面,高校要落实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要优化学校教育各环节、各要素的资源组合,充分调动校内外育人资源,通过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不同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知行合一的劳育环境。
要厚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情怀。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在开展劳动实践中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高校教师一方面要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把劳动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强调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劳动,心悦诚服地认同劳动,遵纪守法地诚实劳动,真抓实干地辛勤劳动。另一方面要鼓励青年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要从实际出发,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劳动,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从基础做起,从基层做起,不要一味追求身份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忽略了成功背后的汗水与辛劳,任何一份平凡的岗位都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我们既要有乘风破浪的实践勇气,也要有披荆斩棘的劳动作风;既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也要有勤勉奋发的劳动品质,让劳动精神在实践工作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供稿:张青(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党委统战部统战科科长)